当前位置:首页?>?专题专栏?>?2024全国两会?>?代表委员声音

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: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

来源:中国政府网

日期:2024年03月07日

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%左右

实现今年预期目标有条件有支撑

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,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%左右。

“这一预期目标是科学合理的,既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,也兼顾了需要和可能。”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孙志代表表示,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、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,体现了积极进取、奋发有为的要求,实现今年预期目标有条件有支撑。

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教授韩保江委员分析,今年确定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,按照去年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能力,即增长1个百分点能新创造240万个就业机会来计算,实现就业预期目标,要求经济增速不能低于5%的水平。

洛阳理工学院副校长马珺委员认为,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”,这将推动释放消费潜力、有效拉动内需,不仅有助于经济稳增长,还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。

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委员说,总体看,我国经济回升向好、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,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集聚增多,增强了发展的信心和底气。

在金李委员看来,实现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,要坚持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、先立后破,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,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,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;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,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;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,持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,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,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

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爱雪代表表示,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、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、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和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,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,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,一定能推动经济持续向好、行稳致远。(记者?韩鑫?王云杉)

确保同向发力、形成合力

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
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“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”“加强财政、货币、就业、产业、区域、科技、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,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”。

“财政、货币等政策要形成协同效应,确保同向发力、形成合力,在稳增长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下足功夫。”四川省财政厅党组书记、厅长陈书平代表表示,要统筹各类政策资源,把好预算安排、政策强度、时间节奏、资金调拨等重点关口,不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,聚力支持高质量发展。
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、提质增效。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财政可持续,用好财政政策空间,优化政策工具组合。

“这些政策安排综合考虑了发展需要和财政可持续性。”湖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、厅长刘文杰代表说,今年赤字率拟按3%安排,保证了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。过去一年,我国统筹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,突出固本培元,注重精准施策,把握宏观调控时、度、效,加强逆周期调节,推动经济实现回升向好,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。

刘文杰代表表示,今年要加强财政资源统筹,用好用足税费优惠、财政补助、专项债券、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,加大财政资金向重大战略、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配置力度,同时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调配合,引导金融活水流向科技创新、绿色转型、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。
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、精准有效。“今年以来,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、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等举措,持续为实体经济稳定增长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。”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党委书记、行长魏革军委员说,下一步,要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,盘活存量、提升效能,加大对重大战略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,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。(记者?葛孟超?王云娜)??

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

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
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
“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选择。”天津市滨海新区区长单泽峰代表说,要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,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,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。

“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,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,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%,一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”河北省国际陆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瑞领委员表示,2023年,我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。

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先进的新质生产力,培育形成新经济增长点。“继续向高端、尖端迈进,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、颠覆性科技创新,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。”中国铜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许波代表说。

单泽峰代表表示,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为导向,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和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,着力补齐短板、拉长长板、锻造新板,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,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。

“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。2023年,人工智能、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,我国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。”刘瑞领委员说。
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开展‘人工智能+’行动”“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”“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”等举措,对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会长、南京联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力斌委员表示:“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、强渗透性、广覆盖性,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,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。”(记者?罗珊珊?邵玉姿)

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

着力扩大国内需求
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着力扩大国内需求,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。

“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。”全国政协常委、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张连起认为,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,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。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,外需明显减弱。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,让国内大循环巨大潜力进一步释放。

“去年,我国着力扩大内需,出台支持汽车、家居、电子产品等消费政策,大宗消费稳步回升,生活服务消费加快恢复。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,制定促进民间投资政策,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。”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陈增敬委员说。

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王政涛代表认为,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举措,要从增加收入、优化供给、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,培育壮大新型消费,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,推动服务消费扩容提质。

张连起委员认为,扩内需离不开扩大有效益的投资。有效投资既要考虑当前又要利于长远,既要拉动经济又要惠及民生,比如投资保障性住房建设、城中村改造和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“三大工程”。
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,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,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。

陈增敬委员认为:“这样的政策安排有力有效,不仅可以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,带动民间投资,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,促进就业,增强消费动力,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。”

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、主任龚明珠代表认为,要统筹施策,把经济发展中的难点转化为增长点,在扩大内需过程中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,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长期发展潜力,实现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。(记者?林丽鹂?闫伊乔)

粮食产量1.3万亿斤以上

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

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。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“粮食产量1.3万亿斤以上”。

“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,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。这一预期目标传递出明确信号,我们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,大力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,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”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市长张国军代表说。

“我国粮食产量增、结构优、储备足,粮食安全有保障。”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委员说,过去一年,我国加大对农业发展支持力度,有力有效抗灾夺丰收,粮食产量1.39万亿斤,再创历史新高,连续9年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,“三农”基本盘进一步夯实。

刘木华委员认为,连年丰产背后,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,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63%。下一步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,加大种业振兴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,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,完善粮食生产收储加工体系,践行好大农业观、大食物观,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。

“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,多措并举夯实粮食安全基础。”张国军代表说,要在稳面积、增单产上发力,在优化品种品质的前提下力争多增产,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。

“实施种业振兴行动,核心是创新,关键在品种。”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钱前代表认为,要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,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,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种业根基,更好地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。

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,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…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项政策举措,稳定了粮农预期。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镇后南阳堡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广代表说,将把粮食生产的重心放到提高单产上,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,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保障粮食稳产增收。(记者?常钦?王丹)

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.5%左右

推进绿色低碳发展

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,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.5%左右,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

“这一目标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决心与信心。”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宋海良委员表示,中国能建将加快推进能源电力转型、能源融合发展等工作,推动构建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。

“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,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,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。”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、董事长邹磊委员表示,能源电力行业是节能降碳的主要领域,要着力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体系,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。
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加强生态文明建设,推进绿色低碳发展。

“我国风电、光伏等资源丰富,发展新能源潜力巨大。”邹磊委员说,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,要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,把握好控耗降碳的节奏和力度,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。”

“企业要担当起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责任,积极转型升级,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。”海利贵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党支部书记、动力车间主任何雄斌代表说,“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发挥数字技术在提高资源效率、环境效益等方面的作用,加大绿色产品供给。”

推进绿色低碳发展,科技创新是关键支撑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、院长李海生代表认为,要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,把应对气候变化、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,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,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,深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,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,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。(记者?寇江泽)

(记者亓玉昆、邓剑洋、王永战、方圆、李蕊参与采写)

关于我们| 郑重声明| 网站地图
??? 版权所有:365体育投注_365体育直播-竞猜网投  主办单位:365体育投注_365体育直播-竞猜网投办公厅
地址: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-9号  邮编: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
网站标识码:2100000037  ICP备案序号:辽ICP备05023109号  联系邮箱:mhwz@ln.gov.cn
??
微信公众号

政务微博